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团队  -  正文

科研团队

童晓峰-均相催化研究所

均相催化研究所于2021年9月由童晓峰教授领衔组建,目前团队成员包括教授、讲师、科研助理等5位在职教师。童晓峰教授长期致力于有机小分子催化和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方法学的开发,独立发展出全新的Lewis碱催化新模式,其中的一个反应业已被命名为Tong [4+n] Annulation。在Lewis碱催化领域首次引入双烯鏻(铵)正离子中间体,发展和亲核试剂之间的反应;并且该全新的催化模式蕴含着丰富的反应化学,大大拓展了Lewis碱催化的研究内容。新催化模式在杂环合成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有望成为新合成方法的设计开发平台。利用三种有效的研究策略首次实现了催化条件下的alkyl-Pd(II)-halide还原消除反应,并清晰描绘出该基元反应完整的反应历程。其中,氢键协助策略极具想象力,包含着对alkyl-Pd(II)-halide还原消除的深刻见解。均相催化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已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等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PI:童晓峰 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F018

童晓峰教授近年来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Org. Lett.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等省部级项目。获得2011年的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和入选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钱金龙 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膦催化,有机氟化学

A0A2


于书玲 博士,讲师,2022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研究方向:有机合成方法学

1336B


董铭 博士,讲师,2024年毕业于常州大学,研究方向:有机合成方法学

12C00


戚林军 博士,讲师2021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研究方向:有机合成方法学

AA72


周丽金 硕士,实验员,2020年毕业于常州大学,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方法学。

B7F1